首页 > 服务中心 > 名牌战略

培育“名优”抢占市场制高点

今年,是河北敬业集团的又一个丰收年,集团在天津临港工业区、南水北调保定干渠、山西焦煤办公大厦等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投标中屡屡中标。“这得归功于螺纹钢和中厚板两个名牌产品。”集团副总经理刘忠维说,凭借品牌优势,今年这两个名牌产品的订单比去年增加了200万吨,其中螺纹钢的售价比市场同类产品高出21元。

这是我市积极推进“质量兴市”工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助力企业增强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质量兴市”工作频频传来捷报:名牌产品数量连续五年全省第一,17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代码窗口经验全省推广,建成全省第一家“质监服务专家库”,全省首个工业产品生产企业信息平台投入使用……

品牌建设规模做加法

“‘创’字上下功夫,‘育’字上动脑筋,‘特’字上做文章。我们凭着市质监局给指的这条路子,培育成功了名牌产品。”刘忠维感慨地说,“有了这个名牌,企业受益良多,今年新挖掘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冲着这个品牌来的。” 

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该局坚持不断完善名优产品培育机制,突出在发展名优产品、培育名优企业、提高名优企业综合实力上做加法,逐步扩大名优企业数量规模,提升区域产业整体水平。

通过实施品牌建设“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占领市场最高点,从而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价值。

我市还出台了《石家庄市品牌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加速推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争创名优产品活动。从2003年至今,市县财政累计发放名牌奖励资金1285万元,极大调动了全市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

据了解,今年我市有14项产品列入2013年新增省名牌评价目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名牌产品173项,总数量居全省第一。质量兴省和名牌战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全省名列前茅。 

深入推广首席质量官制度

说起“首席官”,人们并不陌生,很多企业都设置了“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近日,我市名优企业间又流行着一名称为“首席质量官”的制度。

这是质监局今年推广的一个先进管理模式,旨在结合行业特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这个制度的有效实施下,一批优秀的首席质量官脱颖而出。河北诚信的王云肖是我市最早一批上任的企业首席质量官。作为企业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她全面负责本企业的各项质量安全工作,主持本企业质量考核,行使质量安全“一票否决”权,并对企业质量安全承担“第一责任”。 

不仅是生产线的各项规程,原材料供应、售后服务都是王云肖全线把控的产品质量范围。她发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质量改善和问题解决的工作中来,“只有提高每一位员工的质量意识,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双鸽食品晋州分公司建立了大质量管理机制,首席质量官在工作中具有建议权、监督权、把关权和否决权,力求采购产品交验率98%以上,入库合格率、产品检验率、出厂合格率均达100%。

目前,我市遵循“企业自愿、政府推动”的原则,已在常山纺织、石药集团、君乐宝乳业等17家企业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制度,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培养质量管理高层次人才、打造与国际接轨质量人才的有效举措,下一步将向全市更多的企业进行推广。

到名优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

为帮助名优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名优产品,市质监局充分发挥质监职能优势,结合“进千企送服务”活动,对名优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

帮扶过程中,质监工作人员逐一帮助企业对照、查找、梳理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性和长远性工作措施和发展目标。截至目前,全市质监系统共组织对252家名优企业进行了“一对一”帮扶。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就是帮扶的受益企业之一。在井陉质监分局的帮扶下,其服装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85.76%提高到88.5%,出厂合格率由原来的97.86%提高到99%。一直苦恼于水泥电耗偏高的高邑凤城水泥,在质监系统的帮助下,进行了水泥磨机级配调整,以及磨机内部改造,两个月时间就使水泥综合电耗由每吨40度降到38度。

井陉县质监局探索出一条“诊断式服务”的帮扶路子,即遇到问题出“急诊”,康复之后有“复诊”,平时经常邀请管理专家、咨询机构深入企业,开展以申报名牌、能源计量为主要内容的管理诊断活动,全方位助力企业发展。

此外,市质监局还组建了“质监服务专家库”,开展专题帮扶。专家库成员由16个专业技术领域的169名专家组成,他们定期组织各认证机构、咨询机构开展免费贯标宣传和咨询活动,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企业分析和整改质量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针对今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家用汽车 “三包”规定,该局又组建了由24名专业人员组成的“汽车三包专家库”,为消费者提供有关技术咨询。(转自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