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务中心 > 名牌战略

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3年3月21日)

张 纲

 

今年的质量工作会议,主题鲜明,形式新颖。作为一个老的质检工作者,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着品牌建设。前年我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当年就和另外几位参事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建设质量强国的建议,主要是想促进《质量发展纲要》的出台。这个建议2800多字,有相当的篇幅提到品牌建设。去年,我又参与了质检总局老领导、国务院参事葛志荣同志牵头组织的品牌建设专题研究,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品牌建设的建议。今天上午平均同志还将专门就品牌建设工作讲话。在此,我不重点谈品牌,仅就近几年质量工作的发展作一个阶段性回顾。

从去年11月到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党、政、人大、政协,都在换届。每逢换届的时候,除了领导机构成员调整外,还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次会议也是一个巧合,伴随着上一届政府的结束和新一届政府的开始,正好这期间是平均同志主管质量工作的五年。这五年的质量事业发展,极不寻常。大家不会忘记,2008年发生三鹿奶粉质量安全事件,此后的五年中,我们在困难中探索,在逆境中前进,开创了质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有以下7件事情印象最为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的出台。这个纲要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成果,作为中央政府的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宏伟蓝图,反应了中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定地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决心。为了加大实施的力度,纲要还明确规定,国务院办公厅每年将下发年度行动计划,这对增强贯彻的实效,全面推动质量事业的发展,必将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纲要的颁布和贯彻,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实际上纲要不仅在国内产生影响,在国际质量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毫无疑问,它将载入我国质量发展的史册。

第二件事情是大质量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保障质量安全、推动质量发展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关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需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决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三鹿奶粉事件以后,时任质检总局局长的王勇同志敏锐提出,一定要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树平同志接任一把手后,带领党组一班人研究提出了十二字工作方针,强力推动了大质量工作机制的建立。例如,经国务院批复,质检总局牵头会同16个部门联合建立了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又如,去年“质量月”活动,参加的部门史无前例地达到了21个,覆盖了党、政、军、团、行业协会;还如,去年15个部门联合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质量发展论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志亲自出席;再如,我们上下联动,连续两年的“质量月”启动仪式邀请地方政府参加。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工信部、商务部、旅游局、贸促会以及相关协会的代表,还有地方政府的代表,大家聚集一堂,共商质量发展的大业。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我国大质量工作机制已经基本建立。

第三件事情是我国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初步形成。目前,全国质检系统35个直属局、26个质量技术监督局,都按季度开展了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我们还有180多个国家质检中心和相关的行业协会开展质量分析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定期分析与实时分析相结合、区域分析与行业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格局。这件事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现在质量报告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已经成为质检系统实现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质量发展的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第四件事情是质量指标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项工作与国家统计局共同推进,难度很大。一个地区、一个行业要用一个或两个指标来反映质量状况,国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的前人也没有研究的积累,完全依靠自己的创新,世界上一些国家也在看着中国能不能弄出质量指标来。我们在技术上突破,实践上探索,进度明显,成果明显。研究的初步成果先在浙江试点,再在六个省区扩大试点,最后在全国施行,到现在完全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对于质量指标,终极目标是进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也就是和GDP、CPI、PPI一样,要有QPI指标,衡量我国发展的不仅有经济增长指标,也能有质量提升指标,为国家坚定不移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提供强力的支撑,实现这一目标已为期不远了。

第五件事情是中央批准设立“中国质量奖”。这个奖项的设立意义很大,十分重要,又来之不易。中央是在严控、减少各类评奖的大背景下批准的,突现了中央政府促进质量发展的决心。中国质量奖与很多省市设立的地方质量奖相呼应,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推动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我们经常说美国的“波多里奇质量奖”,那是1987年美国通过立法,以原商务部部长Malcolm命名的一个奖项,往往是总统或副总统颁奖。这个奖的获奖企业并不多,实施20多年来,也就是70多个,但是它代表了数以万计的企业,在创奖过程中提升质量,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竞争中的优势。毫无疑问,“中国质量奖”的设立反映了中央政府推动优质发展的政策导向,对于我国质量的整体升级一定会产生重大的历史作用。

第六件事情是推动建立政府质量绩效考核制度。争取中央组织部支持,将质量安全工作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协助监察部将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作为专项绩效管理,纳入全国绩效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与此同时,地方也在大力推进,16个省市已经实施了这项制度。所有的努力表明,发展到今天,我们正在把质量要素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大家知道,绩效考核在国外找不到,这是中国特色。推动质量提升,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我们在强调企业主体责任的同时,通过质量绩效考核也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我认为,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同样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第七件事情是推进知名品牌创建工作。中国的转型发展,实际上是把数量经济变成质量经济,而质量经济的内核就是品牌经济。我们不走过去的老路,在这个方面做了几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是推进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这是极具创意的,利用政府的管理资源推进,为企业创建品牌提供政策支持和良好的环境;二是抓住机遇,组织成立全国品牌评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抓紧制订并颁布了品牌价值评价的四项国家标准,而且定位很高,要力争成为国际标准;三是组建质检总局为主管部门的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搭建另外一个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更加广泛的知名品牌乃至国际知名品牌的建设。今天又在这里以此为主题召开质量工作现场会。

这五年来大家还做了很多事情,如开展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活动、首席质量官制度的创建工作、质量宣传教育活动、诚信体系建设等,都取得了全面进展,我不再一一列举了。五年来中国质量工作的发展是开创性的、突破性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对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后,我提一条建议,要更加重视宏观质量工作的研究和推进。党的十八大已明确提出,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提出了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我们要深入研究质量工作乃至质检工作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下大力气从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突破。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一个瓶颈,就是质量与经济、质量与效益的关系是什么,不能总炒概念,一定要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理论上探讨,从方法上研究,从体系上建设,为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质量工作理论、方法和工作体系。我对此同样充满信心,也愿意为此发挥作用,建言献策。

最后祝我们共同关注和热爱的质量事业成功,祝从事质量工作的同仁们身体健康!